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底蕴,6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正德厚生,树帜立学,积淀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厚重的文化。学院始于1953年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历经政治教育系(1960年)、马列主义教研部(198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部(1998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2001年),2011年5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成立,成为直属学校独立的二级机构。2015年12月学校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体制机制。学院1959年起招收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1984年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9年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配备齐全。设党委书记1人,院长1人,副书记1人,副院长3人。学院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对应设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形势与政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教研部,并设政治教育系。此外,学院还设有教授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统一管理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单位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依托单位,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8人、讲师13人、助教1人;另有兼职教师3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含兼职),硕士生导师3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中央“马工程”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1人。形成了以党政领导引领、专家教授带头、专任教师为主、思政骨干为辅的多元师资体系。
学院的学科建设起步早、平台高、优势明显。1984 年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革命史)、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 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予权(全国仅6家),2006 年获全国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准设立全国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江苏省首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和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江苏唯一);同时,该学科也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第一、二期(江苏唯一)建设学科,并直接入选第三期建设项目(江苏唯一A等级)。学院于2016年获批江苏省首批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成为江苏省委宣传部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唯一)。在第二轮全国学科评估中(2008年),位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6名,处于该学科全国排名前9% ;在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2012年),继续位列第6名,处于全国排名前5% ;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2016年),获得等级A(江苏唯一),位列全国2%—5%。
学院拥有省部级研究基地6个,包括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首批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基地。
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鲜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充分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建立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形成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本科生思政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即:“网络化学习机制”“认知性课堂讲授”“互动式学习体验”“过程化教学评价”“科学化教学管理”在实践中的有机统一。解决了高校本科生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怎么“学习”、“教师”怎么“讲授”、“师生”怎么“互动”、“成绩”怎么“评价”、“教学”怎么“管理”五个问题。该项目2012年入选江苏省首批思政课教学改革示范点,2013年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2015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其中,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成果奖全国唯一),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有2名教师主讲课程入选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精彩一课”,1名教师主持的“形势与政策”课被遴选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2人入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有1人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标兵”,有2人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有2名教师获得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
学院成立以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项,教育部项目18项,其他省部级项目3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9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和青年项目18项,省部级重大及重点项目1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历史研究》《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505篇;在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等出版著作43部,其中《道德资本论》出版英文版、日文版和塞尔维亚文版。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30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8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项。
学院积极推进理论研究宣传和社会服务。5人入选江苏省理论宣讲专家库,1人入选教育部十九大精神理论宣讲团,2人入选江苏省十九大精神理论宣讲团,1人入选江苏高校马克思主义院长宣讲团,1人入选江苏省委组织部党课名师培育工程培育对象。学院积极推进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思政课优质资源短缺问题。广西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10省市15所高校以协议转让形式采用该教学模式,并以“援疆”方式在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伊犁师范学院等高校推广使用。
砥砺奋进新时代!学院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新优势,不断实现发展的新跨越!
一、培训机构背景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江苏省研究生院试点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秋建立的南京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学院现下设政治系、行政管理系,哲学系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12个教学与学术研究机构。学院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等一级学科。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和“哲学” 一级学科(覆盖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公共管理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公共管理硕士( MPA)、高教博士、辅导员专项博士授予权。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和江苏省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点,哲学、政治学一级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创新发展研究”为国家211建设工程项目。
“十五”以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30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5项)、教育部和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等近60项、厅局级项目近100项。出版和发表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多项成果获得了省部级科研奖励。
学院拥有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2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有3位教授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
学院已形成学科齐全、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平台。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鲜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本科四门课中充分运用学校网络教育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效果良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式与政策”课教学方式探索取得积极进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109个,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实践教学组织机制和具体措施,社会实践效果良好。学院教师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部级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3项;2位教师被评为教育部精彩示范课教师,4门课程获省教育厅“精彩一课”项目立项,2门课程入围省优秀教学课件;获得校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精品课程1项,校级教改课题10余项。
我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江苏省特色品牌专业;我院是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首批21家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之一和江苏省人才选拔面试考官培训基地挂靠我院。
二、培训能力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培训经验十分丰富。学院作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心曾举办多期高校两课教师的短期培训班,另举办了多届高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班和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班;学院还先后举办了多期江苏省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二级面试考官研究生课程班和高校辅导员培训班以及各级各类进修班、培训班,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管理和培训经验。
学院的培训条件十分优越,设施先进,图书资料丰富,学习与实践基地健全。学院在南师大随园校区有专门的举办培训班的场所(MPA中心),有专门的报告厅、教室、案例讨论室等,内部多媒体、投影设备齐全,可充分满足讲座、案例教学与培训讨论的需要。学院还在江阴华西村等地建有实践基地,可为培训班的实地考察活动提供便利。
学院的培训成效显著,所培训的学员在各自工作岗位表现优秀,受到用人单位的积极评价。学院的培训能力已经得到了学员、委托培养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三、培训专业范围
高职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公共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学和科研人员以及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在校政工管理人员等。
四、培训目标
该培训班以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的新理论和新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和课程开发手段、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视野为主要目标,通过该培训班的学习,使各高等职业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青年骨干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前景有更清晰、更细致的了解与认识,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的能力与水平有明显提高。同时,通过培训班的开设,逐步建立起高等职业院校同行间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具体目标如下:
1.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和学科教学的最新动态,拓宽培训教师的视野,提高学科专业化水平。
2.以实施职业教育和促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依据,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
3.探索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探究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讨、交流和总结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与经验,建立起高等职业院校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整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载体,探讨课程实施中问题解决的路径、策略和方法,深入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5.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帮助教师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五、培训内容
(一)基本思路
为了圆满完成本次培训任务,我们专门派员对有关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广泛征询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老师的意见,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培训内容。根据我们的调研,高职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和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有的同时承担两项工作,他们的需要可概括为三大方面:1.如何改善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2.如何给予学生更好的就业指导;3..如何提高科研能力,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为晋升职称和攻读学位创造更好的条件。本次培训主要就围绕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
(二)培训方法
1.专家授课。根据学员的需求设计相关课程,邀请相关专家授课,并与学员沟通交流。
2.实地考察与研修。计划赴江阴华西村实地考察,深化学员对相关教研内容的认识。
3.互动交流与学习。组织学员之间就日常工作和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进行充分交流;安排教学名师和青年科研骨干与学员面对面交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经验。
(三)授课计划及主讲专家情况介绍
根据本次培训的基本思路,拟定的授课计划分为六个单元:
1.邀请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省教育厅领导开设讲座
(1)讲座名称: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主讲专家:姚润皋
专家介绍:姚润皋,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2)讲座名称: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
主讲专家:汪国培
专家介绍:汪国培,江苏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
2.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方面的讲座
(1)讲座名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主讲专家:王跃
专家介绍:王跃,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讲座名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解析
主讲专家:朱小玲
专家介绍:朱小玲,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研室主任。先后荣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成人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先进个人等奖项。
(3)讲座名称: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主讲专家:王淳
专家介绍:王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研室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曾获江苏省教育厅“两课精彩一课”教学奖。
(4)讲座名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专家:王刚
专家介绍:王刚,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研室主任,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择优资助计划首批获得者。
3.关于提高教学技能方面的讲座
(1)讲座名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主讲专家:郑确
专家介绍:郑确,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获教育部“两课精彩一课”教学奖、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南京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奖等,曾担任教育部“精彩一门课”示范片主讲教师。
(2)讲座名称:新课程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主讲专家:谢树平
专家介绍:谢树平,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师范生技能培训专家,全国首批优秀教育硕士导师,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标准研制政治学科组组长。
4.关于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讲座
(1)讲座名称:辅导员工作与学问之道
主讲专家:王小锡
专家介绍:王小锡,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江苏省首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伦理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讲座名称: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分析
主讲专家:黄军伟
专家介绍:黄军伟,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
(3)讲座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讲专家:周红
专家介绍:周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4)讲座名称:高等教育转型期中的校园文化建设
主讲专家:黄进
专家介绍:黄进,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江苏高校校报研究会副会长。
5.关于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讲座
(1)讲座名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创业指导
主讲专家:顾雪英
专家介绍:顾雪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心理学会秘书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职业指导委员会常委。
(2)讲座名称:大学生职场形象设计
主讲专家:韩秀景
专家介绍:韩秀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大学生就业指导专家。
6.关于提高科研能力方面的讲座
(1)讲座名称:社会科学研究与课题申报
主讲专家:王永贵
专家介绍:王永贵,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优秀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2)讲座名称:社科类论文写作的学术规范及投稿技巧
主讲专家:蔡道通
专家介绍:蔡道通,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大学报(人文社科版)主编,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
六、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研修活动时间:2013年7月16日至7月30日(15天)
具体的培训日程安排如下:
序号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主讲教师
17月16日上午开班仪式、管理规定说明讲授主要负责人
2下午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讲座、交流研讨
37月17日上午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讲座、交流研讨
下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讲座、交流研讨
47月18日全天《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解析讲座、交流研讨
7月19日全天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讲座、交流研讨
57月20日全天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讲座、交流研讨
67月21日上午讨论学习讨论学习班主任
下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讲座、交流研讨
77月22日上午新课程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课设计与实施研究讲座、交流研讨
下午讨论学习讨论学习班主任
87月23日全天参观学习参观学习班主任
77月24日上午辅导员工作与学问之道讲座、交流研讨
下午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分析讲座、交流研讨
87月25日上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交流研讨
下午高等教育转型期中的校园文化建设
97月26日上午讨论学习讨论学习班主任
10下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创业指导讲座、交流研讨
117月27日上午大学生职场形象设计讲座、交流研讨
12下午讨论学习讨论学习班主任
137月28日上午社会科学研究与课题申报讲座、交流研讨
14下午社科类论文写作的学术规范及投稿技巧讲座、交流研讨
7月29日上午讨论学习讨论学习班主任
下午毕业座谈交流研讨学院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
157月30日上午表彰学员、毕业典礼负责人
下午学员返回
七、考核办法
公共管理学院组织培训考核工作组,由项目负责人、班主任、本院参与授课的老师组成,全面负责考核工作。考核主要分为三部分:1.学员的出勤情况。由班主任每天跟班考勤,填写考勤表,学员需全程参加培训,无故缺勤人员考核不合格。因故需请假的人员需由原所在单位出具说明,并报请省高职师培中心批准。2.学习交流情况。要求学员积极参加学习交流,培训期间每人至少进行1次主题发言,由班主任记录在案。3.撰写课程学习心得。学员需提交三篇学习心得,学习心得要紧密围绕培训内容撰写,每篇不少于1000字,由培训考核工作组评定成绩。以上各项考核均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
八、保障措施
1、学院高度重视该培训项目,成立了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精心设计了课程,组织和邀请了高水平专家授课。
2、后勤保障
(1)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全面负责培训的教学、实践指导、教学组织管理、生活服务等工作。
(2)设立项目负责人,总体负责培训工作。
(3)设立专职班主任,全程负责学员的教学活动组织及生活安排。
(4)建立参训学员档案,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
(5)定期召开培训工作座谈会,征求学员对教学及管理的意见,及时总结经验,调整计划安排,使培训工作有效进行。
(6)充分利用本院的教学实践基地,适时安排学员进行实地考察。
(7)提供专门的食宿和研修场所(报告厅、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机房等),保证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2年12月28日